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脉络、方法自觉与精神动力

    王富军;潘俊杰;

    从历史脉络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经济体制改革拓展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其系统性整体性规划设计,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从方法论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推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改革推进机制。从精神动力来看,必须以改革开放精神、历史主动精神、自我革命精神引领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章。

    2025年04期 v.46;No.26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邓小平的斗争思想: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现实启示

    罗媚仁;贺新春;

    邓小平斗争思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斗争理念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在党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探索总结、丰富发展的,也是邓小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品格的充分彰显。邓小平立足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在思想、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如何开展斗争的重要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伟大斗争思想,这一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伟大斗争提供了实践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v.46;No.26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领导开展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启示

    李文瑞;

    井冈山时期,面对党内出现的革命悲观情绪、投机主义行为及组织涣散等突出问题,毛泽东认为必须予以彻底纠正,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基于此,毛泽东通过采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严格执行党纪军纪、纯洁党的组织等有力举措,有效遏制了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有力维护了党内团结统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关于管党治党的早期探索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的生动映照,内蕴着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意涵,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赢得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2025年04期 v.46;No.26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苏区研究

  • 中央苏区解决布匹紧缺困境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朱钦胜;张颖;

    土地革命时期,在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下,中央苏区布匹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军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打破困境,苏维埃政府通过发展农业与设厂加工、贸易采购与利用收缴物资、群众捐献援助与勤俭节约的方式,有效缓解了布匹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央苏区解决布匹紧缺困境的实践经验启示:解决民生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坚持政府灵活调控、发扬艰苦奋斗和协作创新的精神。

    2025年04期 v.46;No.26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革命语境下的反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熬硝盐运动的历史考察

    范连生;范文文;

    为了解决中央苏区食盐缺乏的问题,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支援革命战争,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区各地通过颁行政策指示、成立生产组织、开展宣传动员、推广典型经验、推广先进技术等举措,开展了大规模的土法熬硝盐运动,取得了很大成效。这场群众性的熬盐运动,有效地解决了食盐匮乏的问题,对凝聚民心民力解决苏区民生问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支援革命战争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苏区人民熬盐运动中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成为战胜国民党军队的空前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开展群众运动、实行互助合作是中央苏区熬盐运动开展留给后人的重要启示和必然结论。

    2025年04期 v.46;No.269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土地革命时期鄂东南根据地群众路线的实践研究

    吴擎华;胡扬磊;

    作为湘鄂赣根据地的核心区,鄂东南根据地虽成立较晚,但却凭借对群众路线的灵活运用,成为湘鄂赣根据地最为稳固的战略后方。在革命进程中,鄂东南苏区党组织通过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引导群众参加革命;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重视群众教育,塑造人民的革命理念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一实践路径验证了群众路线在革命动员中的有效性,为理解中国革命的社会根基提供了典型范例。

    2025年04期 v.46;No.269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客家研究

  • 畲客关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温春香;

    闽粤赣交界区曾是百越之地,宋元以来为畲民聚居区,而至明清则成为客家人的居所。从文献记载可知,在明清时期,这些畲民在姓氏、婚姻、习俗、生计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甚至一度被排斥于汉人之外。民国以来,经过学者、政府及畲民各方努力,完成了国民身份的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与当地汉人友好相处,融为一体。从百越之地到如今的汉人社会主导,其人群整合之路独具特色,它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有借鉴作用。因此,从这一区域人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来理解中国东南的民族融合,甚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达成,都极富意义。

    2025年04期 v.46;No.269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书院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以兴国潋江书院为例

    郑紫苑;丁影影;

    书院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的瑰宝,而且承载着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的重要价值。潋江书院是赣南地区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展示。同时作为革命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之一。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书写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等方式,它创造了特殊的文化空间,传承了中华民族崇文重教、开拓进取、爱国爱家、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重塑了各民族团结奋斗与携手共进的历史记忆,激起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铸牢了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4期 v.46;No.26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文学研究

  • 从“红色四部曲”看赣南采茶戏的艺术转型

    肖爱华;刘汉波;

    由张曼君担任总导演的“红色四部曲”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标志着赣南采茶戏艺术转型的完成。具体来说,其转型表现为从百姓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型、从松散的小戏到整饬的大戏的结构转型、从传统到现代的观念转型、从喜剧到悲喜剧的风格转型、从采茶戏到采茶歌舞剧的艺术形式转型五个方面,清晰地展示了一条赣南采茶戏不断探索、自我突破的创新之路,为地方戏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5年04期 v.46;No.269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唐诗之路研究的发展历程、基本路径与具体实践——兼评《唐代大庾岭诗路研究》

    卢盛江;

    唐诗之路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回顾其发展历程,是由竺岳兵等一批地方学者的不懈努力,使之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吸引了大批学者关注。作品整理、交通考证、地方文献搜集和文化遗存考察等皆为诗路研究的基本路径,《唐代大庾岭诗路研究》正是以上研究路径的具体展现。该书系统全面地清理了大庾岭相关作品与史料,以此为基础对唐代大庾岭的文人群体、交通商贸、地理文人、典型题材等问题展开了全面探讨,较好地驾驭了唐诗之路研究“路”“人”“诗”等关键问题。

    2025年04期 v.46;No.26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瘟疫年纪事》和《鼠疫》的叙事对比探究

    陈达;田明刚;

    叙事研究是小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方法有叙事意义、叙事情节、叙事人物及叙事视角等。叙事研究的特征方法的使用,是表达叙事价值的手段,也是调控文学中“真实”和“虚构”关系的手段。《瘟疫年纪事》和《鼠疫》两部小说,叙述了“疫情”发生时的人物和故事。从叙事意义上来讲,两部小说都表达了面对“疫情”时候的勇气和信心。从叙事情节、叙事人物上来讲,两部小说也有共性,表现为对社会全景人物的多层次书写,以及与“疫情”发展变化相对应的人物命运关系。从叙事视角上看则各有特点,两部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通过对叙事特征方法的分析,可以了解两部小说作者在不同历史语境下、不同经历背景中,对书写同一主题的共同关切。

    2025年04期 v.46;No.26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师幼互动中教师情感支持的价值、困境及解决策略

    林玉欣;曾彬;

    教师情感支持水平是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它能够提高互动中教师的教育机智、营造积极的师幼互动氛围、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但当前师幼互动中教师情感支持存在诸多困境:现场师幼比低,教师忽视情感支持;支持方式单一,师幼情感联系薄弱;问题敏感度低,影响幼儿施动意愿;忽视个体差异,教师情感支持失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支持不足,教师出现离职倾向;互动时间有限,非言语支持意识弱;工作任务繁重,教师职业倦怠感强;缺乏相关培训,教师已有认知不足。为解决教师情感支持困境,建议从构建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深化非言语支持意识、注重教师的教学正念训练、加强教师已有认知四个方面综合施策,全面提高教师情感支持水平。

    2025年04期 v.46;No.26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知识图谱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

    杨竞昌;

    基于知识图谱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拓展课程教学思路,搭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推动数字化教学建设,创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机械制造基础》的能力谱系、内容模块、课程资源及框架建立课程的知识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上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思政目标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基础,结合知识图谱拓展知识源起、现状、发展趋势等,形成“四维”课程体系知识框架,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上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功能,设计实例性项目,引入实际案例,建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应用;教学评价上将评价内嵌于知识图谱,通过多层面、多角度考核评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v.46;No.269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心理学研究

  • “我为什么不说话”——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课堂沉默

    邓加;郑建豪;殷明月;雷弯;

    为探讨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心理资本问卷、课堂沉默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4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课堂沉默呈显著负相关;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资本和课堂沉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交焦虑在心理资本与课堂沉默中起调节作用,即当社交焦虑水平越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课堂沉默没有明显预测作用,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课堂沉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沉默的产生,亦可以通过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影响课堂沉默,社交焦虑会调节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课堂沉默的影响,随着社交焦虑水平的增高,心理资本的积极影响越大。

    2025年04期 v.46;No.269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师范生职业认同对职业承诺的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刘梓艳;叶烨;章诗毓;朱文应;

    采用问卷测验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考察师范生外显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的关系,以及学习投入和内隐职业认同在外显职业认同和职业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中共318名师范生完成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和职业承诺量表。结果发现:外显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职业承诺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在外显职业认同和职业承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隐职业认同在外显职业认同和职业承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显职业认同既可以直接影响职业承诺,亦可以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职业承诺,内隐职业认同调节外显职业认同与职业承诺的关系。

    2025年04期 v.46;No.269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思想政治教育

  • 以文化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为例

    李伏清;戴芸璐;赖柯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针对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课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以及各学段思政教育过渡衔接不自然、不连贯等问题,通过打造纵向思政课程群,建设横向课程思政群,构建全方位课程体系等方式,组建集体备课工作团队,开展教学设计和联合教学比赛,组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一体化模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5年04期 v.46;No.269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破解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现代性困境的思政之道

    敬悦萱;王永凤;

    青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在现代化转型中,部分青年学生精神生活陷入了诸如工具理性影响下的理性失衡、个人主义影响下的主体膨胀、虚无主义影响下的意义丧失、多元思潮席卷下的价值迷失等现代性困境。形成困境的现代性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社会高流动和不确定性、技术和理性异化、自由和多元的困扰等。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青年困境存在精准结构和建构不足的问题,对此,思政教育者可从“四个课堂”着手探寻破解之道,即抓好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协同育人新课堂及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本课堂。

    2025年04期 v.46;No.269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新闻与传播

  • 概念界定·主导文化·政治传播——论红色电影

    沈鲁;黄叶蕊;

    对红色电影的研究需要突破传统艺术样式的分析框架,转而聚焦其作为媒介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机制及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进一步深化红色电影的概念内涵,在“主导文化”语境下引入政治传播观察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红色电影创作与传播实践的典型样态作个案分析,为中国共产党“主导文化”的系统建设和价值转型提供新的话语空间与叙事体系,系统性回应当代中国文艺观念转型的内在逻辑及政治传播实践的演变动因。

    2025年04期 v.46;No.269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红色电影概念及研究进路的思考

    周星;黄筱玥;

    红色电影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影像载体,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功能亟待系统性阐释。为厘清红色电影的本体属性与美学逻辑,需从历史实践与理论维度建构出红色电影的研究框架。通过对红色电影的创作实践进行研究,讨论红色电影的概念界定,考察其影像符号与叙事范式演变之间的内在关联。红色电影的艺术特征包含地域景观的处理、革命英雄的典型塑造及历史叙事的影像表达,其文化功能通过革命精神的视觉转译、影像化重构和政治话语的审美表达得以实现。红色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在主旋律表达与类型建构的动态过程中,既保持了主流叙事的严肃性,又实现了大众审美经验的转化,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参照。

    2025年04期 v.46;No.269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类型建构、美学互融、文化传承:香港抗战电影的创作流变与反思

    张燕;陈昕豪;

    抗战电影是百廿年中国电影中独特的组成部分,香港抗战电影最初主要命名为国防电影,是爱国主义传统的典型银幕呈现。香港抗战电影经历了在地的“渐变”与转化,建构成熟的类型化抗战叙事,以商业性姿态出现在电影史上,并与内地电影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作中,香港抗战电影历经了“南下”和“北上”的美学融合浪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内地先进思想,为构筑香港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04期 v.46;No.269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价数据规范(试行)》的要求,本刊版式进行相应规范,并对作者来稿作如下要求:政治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焦2.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尽量不加副标题;不用“浅论(谈)”“试析(论)”“略述(叙)”等表示谦虚的词语。

    2025年04期 v.46;No.269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