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客家研究

  • 加强客家民间文学研究

    钟俊昆;

    2010年04期 v.31;No.17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客家文化土壤中一枝鲜艳的奇葩——论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的客家民间文学

    周晓平;

    客家民间文学是客家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研究。客家民间文学内涵丰富多彩,它一经诞生就与客家劳动人民结下不解之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客家民间文学是如何存在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指导与支配客家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的,从而深刻领会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人文精神的密切关系和对它研究所具有的较强社会功利性。

    2010年04期 v.31;No.17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8 ]
  • 台湾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析论

    邱春美;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展历程分作三时期:泛化、特化不分时期,泛化时期,特化时期。客家文学的泛化,对"客家"概念是空泛、浮泛的呈现,缺点在无独特性,不切实,优点在具有普遍性。客家文学的特化,则标举出客家文学有别于其它族群的特殊性。

    2010年04期 v.31;No.17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7 ]
  • 从鸡歌看客家人的精神气质

    徐赣丽;苏秀玲;

    广西博白客家地区流行的鸡歌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可从鸡歌的内容和演唱环境,分析鸡歌蕴涵的客家精神;客家鸡歌体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风尚,反映客家人勤劳务实、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鸡歌体现了客家人幽默风趣、乐天知命的性格和敬祖孝宗、崇信鬼神的精神特性。

    2010年04期 v.31;No.17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客家民间故事研究的法学路径初探

    曾晓林;

    民间故事与法律同属人类精神生活,只是不同侧面,但关系密切;客家民间故事是民间法研究的重要对象,对客家民间故事的研究有助于当代法律建设。

    2010年04期 v.31;No.17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7 ]
  • 客家人生存智慧管窥——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社会历史调查

    李天雪;

    迁徙到桂林市灵川县毛村的客家黄氏族人,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采用捕鱼立足,兼事运商,渔耕并举的生计方式,从原来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数万之众。这一个案折射出客家人的生存智慧: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改造来发展农耕生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而灵活的生计方式。

    2010年04期 v.31;No.179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闽西上四乡客话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曾德万;

    通过用语言年代学方法测算隶属于闽西客话一支的上四乡客话和现代北京音的分离时间,大概是在公元874至1050年间,计算结果和学术界的结论基本吻合。

    2010年04期 v.31;No.17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苏区史研究

  • 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钟昌火;

    2010年04期 v.31;No.179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古田会议关于党的建设原则的确立及其意义

    蒋伯英;

    192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即井冈山时期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经验,经过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实践,在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指导下,并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路线初步形成。这一建党原则,不仅对于当时红军党的建设,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31;No.17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3 ]
  • 古田会议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罗平汉;

    毛泽东1929年6月在致林彪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30年5月写作的《调查工作》一文,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进一步深化。

    2010年04期 v.31;No.17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古田会议与党的建设——重温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李蕙芬;

    1929年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在政治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了党内批评、党内教育、调查研究等一系列光辉思想,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使当时红四军的党员深受教育,而且对开展正确的党内批评、防止批评的庸俗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光辉思想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2010年04期 v.31;No.17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
  • 革命动员视角下的党政关系调适——以土地革命时期为中心

    杨会清;

    土地革命时期,党政关系的调适在各苏区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虽然提出了党—党团—政权—群众的党政关系建设原则,但在实践过程中,却经历了一个由混乱—调整—确立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一时期的调适,传统的党政关系体制在各苏区得以基本确立,而且也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现实需要。

    2010年04期 v.31;No.17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0 ]
  • 中央苏区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保障

    李如英;

    中央苏区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体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各级区政府以上组建了苏维埃各级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政府机构;二是由苏区的最高党委机构——苏区中央局负责组织定期召开女工农妇代表会议。这些体制的建立为维护妇女权益在法律上得到贯彻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0年04期 v.31;No.17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0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化学术为德性——潘懋元先生的为学与为人

    汤晓蒙;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2010年04期 v.31;No.179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6 ]
  • 论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前瞻性

    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先生始终站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沿,在许多特殊或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敏锐地提出了超前的理论预测和展望,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潮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学指引着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先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2010年04期 v.31;No.179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潘懋元教授高等教育分类思想研究

    王琪;

    潘懋元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分类方法将高等教育系统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将高等学校分为学科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种类型。潘懋元教授的高等教育分类方法符合中国的高等教育实际,对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和分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4期 v.31;No.17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 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家学术成长史的叙事分析——《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读后

    冯用军;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奥斯陆大学Arild Tjeldvoll教授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述论了潘懋元教授从一个教育研究的爱好者成长为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家的历程,其最终成果英文版《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和中文版《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皆已出版。其著作既是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成长及其活动家奋斗的思想之旅,也是体验西方高等教育者的独特研究范式的行动之旅,它让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2010年04期 v.31;No.17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我国教师发展学校近十年的探索之路

    李东斌;胡蓉;

    基于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结合我国国情而创建的教师发展学校(TDS),实践中走过近十年的探索之路。回溯历史,陶行知晓庄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模式蕴涵着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总结经验,教师发展学校之建设经验与目标、架构体系与策略发人深省;展望未来,教师发展学校理应成为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04期 v.31;No.17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0 ]
  • “双型”人才培养下的就业导师制探析

    刘建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伴随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冰冻三尺的酷寒冬天"。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不仅要夯实推动"双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要为后期的就业工作开展指导和服务,推行就业导师制,实现集体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服务机制,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2010年04期 v.31;No.17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文学研究

  • “知人论世”与文学批评

    邵滢;

    "知人论世"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经历了不断地衍变与发展。它有着自身存在的文学理论依据,也在漫长的批评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性。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内部批评、接受美学的兴盛,"知人论世"也显现了理论的局限性。文学批评应立足文本,参照"人"、"世",以求对文本的阐释具有审美性与合理性。

    2010年04期 v.31;No.17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2 ]
  • 透视《七月》《希望》的“同人”定位

    张玲丽;

    在战火中创刊的《七月》、《希望》是现代文学异彩纷呈的文学期刊中卓具个性的两支奇葩。两份刊物贯穿始终的编辑思想之一就是"同人"性质的定位。这种定位在当时的文学、文化环境之下显得不合时宜,同时又恰恰塑造了《七月》、《希望》的文学及思想的成就,却也为其刊物"同人"埋下了其后命运的伏笔。

    2010年04期 v.31;No.17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曾几交游考略

    罗彦民;

    曾几是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交游甚广,其中有吕本中、韩驹、胡安国、汪藻、王洋、韩元吉等人。吕本中、韩驹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胡安国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曾几的思想。通过曾几与朋友唱酬的诗文来考察他的交游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清其诗歌风格的渊源,也为曾几的研究提供更详备的资料。

    2010年04期 v.31;No.179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吉姆在帕图森的成功:西方文明的重建

    钟达锋;

    西方人给古老东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吉姆爷》后半部分的一个重要主题,可以从文明冲突的角度解读这部印象主义作品。帕图森可以看作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西方文明的使者,吉姆在帕图森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他个人道德形象的重塑,更是西方文明对东方社会的冲击、复制和重建。通过深入分析吉姆在帕图森成功的原因,可发现西方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并不是白人种族优越性的证明。康拉德以艺术的形式,浓缩地再现了近代东方社会中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冲突的历史。

    2010年04期 v.31;No.17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松尾芭蕉文学中的庄子哲学

    林艳;李庆申;

    松尾芭蕉是开创日本俳坛新风的巨匠,在构筑其独立独特的俳谐风格——蕉风的文学之旅中,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汉诗、汉文的影响。虽然处于不同国度、迥异的时代,但庄子对松尾芭蕉俳谐文学的精神世界影响却尤为深远。作为芭蕉俳谐思想根本的自然观、以及作为芭蕉文学体系完成标志的纪行文学中,都有庄子思想的闪现。芭蕉文学中的「旅」与庄子的"体道论"、芭蕉文学的"自然观"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天人论",芭蕉文学的"禅意"与庄子的"禅"、芭蕉文学的"生死观"与庄子的"生死观",都有着极尽相似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010年04期 v.31;No.179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心理学研究

  • 常态错觉与变态错觉——论变态心理学关于错觉的错误归类

    张海钟;雷卫平;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现象。虽然错视、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但错觉与幻觉完全不同,幻觉是只有在心理变态者或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心理上才有的现象,本身就是心理障碍,而错觉本身不是心理障碍,但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却把错觉也列入变态心理,建议将变态心理学感知障碍中的错觉改为错觉障碍。

    2010年04期 v.31;No.179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9 ]
  • 农村贫困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甘雄;

    本文以240名农村贫困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我描述问卷(SDQ-II)和父亲教养方式问卷(EM-BU)测查了他们的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父亲教养方式的特点。结果发现:(1)农村贫困初中生自我概念在数学自我、异性关系自我和外貌自我维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但女生言语自我发展高于男生。体能自我的发展从初一到初三是逐步平缓下降。男生的诚实自我是从初一到初三是逐步下降的,女生则呈现相反的趋势;(2)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多地感受到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以及拒绝否认等消极的父亲教养方式;(3)父亲的积极的教养方式(温暖理解)有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父亲消极的教养方式(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不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

    2010年04期 v.31;No.179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王志庆;肖燕燕;

    通过对江西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调查,考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成就动机中的趋于成功的动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就动机中的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010年04期 v.31;No.179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艺术教育与研究

  • 信息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田莉莉;

    信息技术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融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成效,应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学艺术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应"精""美"相结合。

    2010年04期 v.31;No.17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探析

    张红;

    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存在专职教师不足、音乐教育投入匮乏等问题。必须建立音乐师范生免费制度,建立农村音乐专项投资制度,完善农村音乐教学评价机制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2010年04期 v.31;No.179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3 ]

教学改革研究

  • 新课改理念下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邱小健;胡雯;袁安璎;

    2001年,我国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新课改,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三大新理念的指导下,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三个结合"为内容的改革探索;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遵循"三个注重"的原则,以实现改革成效。

    2010年04期 v.31;No.179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2 ]
  • 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刘响慧;

    语言的转换承载了许多语言外因素。翻译教学不仅是微观翻译技巧的传授,还包含对学习者思维转换能力、双语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基于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文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审视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为翻译教学构建一个可行的框架。

    2010年04期 v.31;No.17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边缘区域城市土地价格变化分析

    赖秀林;罗贞礼;

    借鉴有关理论,构建边缘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随城市扩展而变化的动态模型,分析静态模型下与动态模型下的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的不同构成,以及城市扩展进程中土地租金与价格的变动趋势;应用理论模型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边缘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土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010年04期 v.31;No.17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朱丽霞;罗龙;

    文章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根据对赣州6所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调查,提出了搞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的策略:加强对读者期望的认知与管理,与读者建立互动关系;建立和完善读者导向的服务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服务传递过程;重视馆员双重角色管理,完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图书馆内部营销。

    2010年04期 v.31;No.17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
  • 民国时期杜重远景德镇瓷业改革述论

    黄志繁;胡小红;

    1934—1936年间,为振兴江西景德镇瓷业,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改革家杜重远在景德镇进行了现代化的瓷业改革,在景德镇成立陶管局,并在九江创办光大瓷厂,对景德镇的传统瓷业生产及组织进行近代化的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景德镇瓷业落后的局面。杜重远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传统手工业市镇的发展逻辑与现代化工业的悖论。

    2010年04期 v.31;No.179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9 ]
  • 论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刘金星;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节约文化必将促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我国节约文化源远流长,勤俭办学是高校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必须建立节约型校园文化体系,完善节约文化建设的机制,通过树立节约理念、传承节约精神、开辟节约意识等教育路径,从而实现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促进高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2010年04期 v.31;No.17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建设掠影

    2010年04期 v.31;No.179 143+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