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初探

    谢广生;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200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8 ]
  • 论德育的情感中介

    罗斌;

    情感是个体德性形成的中介,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是发展美德以及德育建设的需要。现代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并关怀人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道德准则对生命的意义,道德准则也才会内化为道德学习主体自身品德结构的有机内容。

    2006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论网络环境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

    李东斌;

    网络环境以其无限量的信息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即时双向的参与性和突破时空限制的全球性,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高地。它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和发展机遇,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2006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9 ]
  • 高校法制教育网络化的思考

    张美琴;章淑兰;

    网络化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在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新知识体系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网络化的今天,高校法制教育必须实行网络化。

    2006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1 ]
  •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彭绪铭;李荣华;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成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2006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0 ]
  •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

    陈新;

    一所成熟的大学,其校园环境应该是独具特色,生态和谐,优美宜人。在校园建设中要科学、合理规划校园环境,坚持生态性、地区性、系统性、同步性原则,做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精心建设、维护、管理好校园环境。

    2006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9 ]
  • 教科书:教育回归生活的物质载体

    张三花;

    审视以往的教科书,脱离生活是其现实的图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都为教科书回归生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基础,教科书生活化具有现实性、合理性与必然性。教科书作为教育回归生活物质载体,它的价值也只有在真正实现“向生活的回归”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2006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李丽华;张东苏;

    近十年来,课程和教材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人们通过对过去教育改革失败原因的反思,发现新课程、新理念向课堂深入是课程教材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展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实践的新尝试。本文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背景,着重探讨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2006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63 ]
  • 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

    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力图完成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的心理学模式转换,使被现代主流心理学所遗忘的人类的积极品质从边缘转向中心,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而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新趋向、新视野和新领域,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

    2006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9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30 ]
  • 拓扑心理学的理论启示

    田浩;

    拓扑心理学是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拓扑心理学以生活空间这个概念为核心,提出了许多重要而基本的心理学理论问题,如心理的空间性、个体与环境、规律与个案、心理与物理的关系等。拓扑心理学提示的这些问题及其解答,可以为现代心理学研究提供积极启示。

    2006年0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3 ]
  •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林艳艳;李朝旭;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2006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84 ]
  • 心理健康的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十年成果综述

    张海钟;

    检阅1994/2004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心理学类论文,发现有600多篇涉及城市和乡村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城乡人群的认知、情感、智力、气质、人格、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自杀、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学习障碍等心理学领域,其中以心理健康和智力、人格比较研究者居多。这些研究只有6篇以城乡比较为标题,其他都是因为某一课题研究的抽样涉及城市和农村,才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我们认为,建立一门城乡跨文化心理学是必要的。之所以命名为跨文化心理学,是为了回避比较心理学(人和动物心理的比较研究)和差异心理学(性别心理差异和个性差异的比较研究),同时,试图表明,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应当把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纳入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的很大比重,开展城乡比较研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也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

    2006年01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1 ]
  • 近代欧洲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吕超;

    欧洲直到近代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国文学,虽然此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译介的范围却是全方位的,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欧洲学者希望通过中国文学来洞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配合远东传教的同时,用以改革自身的文化传统。

    2006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消费社会中的沉沦与突围——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程箐;

    女作家们在9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对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的生存境遇给予了极大关注。从她们的作品中可见,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在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一部分女性开始从社会角色向旧有的女性角色逆转。当然,女性角色的这种逆转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女性自身。在展现都市女性在消费社会沉沦身影的同时,女作家们也以积极的姿态探求了女性突围之途,然而最终都没能成功,突围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们采取的策略依然是依照男性社会的游戏规则而制定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了男性的圈套。

    2006年01期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1 ]
  • 隐逸文学中的不同精神内核

    王细芝;

    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人的生命需求在众多隐逸文学中常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性格类型。而自儒、道、释思想先后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三大基础后,这三大思想对于艺术意识的渗透使众多隐逸诗人在创作中相应表现出儒者之隐、道者之隐与释者之隐的性格类型。

    2006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6 ]
  • 刘子翚家世考

    王利民;曹爱华;

    崇安刘氏家族是官宦世家和儒学世家,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凭藉科举、荫补进入官场。刘氏家族以《春秋》学为家学,世代教授乡里。优渥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家训家法以及由世家背景而来的行政经验和儒学、文学素养使刘氏家族在有宋一代贤才辈出。正是这个源远流长、学殖丰厚的世家大族诞生了刘子翚这样的一代师儒。

    2006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朱淑真接受现象论析

    黄敏;

    关于朱淑真的接受有三个突出的现象值得研究:一是曲折的接受历程、二是特殊的情感认同、三是经典的接受效应。在朱淑真的接受现象中,蕴涵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对朱淑真接受现象的分析,能深刻洞察和客观把握朱淑真诗词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

    2006年01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 试论生肖文化阐释在中韩两国间的传承与发展

    吴乐雅;车京美;

    生肖文化由古老的“图腾”发展而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中国的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在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很快融入于当地的民俗中,也成为今天韩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传承大同的前提下,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对中韩两国生肖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略作分析。可以发现:韩国稀少甚至没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基本传承于中国,词汇比较贫乏,或是完全来源于汉语;中韩两国各有能代表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动物形象;中韩共有的动物形象,其喻意比较接近,词汇比较丰富。

    2006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海外客家人的认同归属与中国民间经济外交

    龚子方;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往呈现出日益外向型的特点,海外华人及其文化认同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民系,由于其独特的移民史而在这其间更为引人关注。海外客家人的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海外客家人随着其身份和国籍的改变,在政治认同上逐步形成了忠于居住国的价值取向。而文化认同的发展有其特有的轨迹和规律,由于存在着种种难以割舍和明晰的因素,在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客家人中,还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取向。尊重、正视这一现实是我们在发展与海外客家人之间的民间经济外交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唯有尊重历史和现实,尊重海外客家人的情感与选择,才能使得客家人在中国的对外民间经济外交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06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赣南客家族性潜隐的原因分析

    蓝希瑜;刘丹丹;

    赣南,中原汉人南迁的中转站与聚散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然而,这里的客家认同意识却不如闽粤强。基于此,本文拟从自然地理、民族交融特点和“客家热”的兴起以及客家研究宣传等方面分析赣南客家族性潜隐的深层原因。

    2006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4 ]
  • 客家传统制器思想初探

    张海华;王琼;

    客家传统器用制作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处处反映出制器的思想。这些制器思想在关注器物实用的基础上,注重“象器统一”、“道器统一”、“形器统一”与“制器统一”,这些又紧密结合统一,并回归于《易》制器思想的初意。这些表现出与中原文化的一脉性;同时与封建正统文化中鼓吹的“重道轻器”,甚至“道、器”对立等思想大不相同。成为维系该民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核力。

    2006年01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8 ]
  • 潘佑变法及其对李觏、王安石学术思想的影响

    李祥俊;

    潘佑在南唐时期,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借鉴《周礼》古经实行变法,变法很快失败,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通过发掘考察李觏、王安石的有关作品,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发展。

    2006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运动品牌营销:运动产业经营新趋势

    周运锦;黄桂红;

    运动产业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和投资热点,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21世纪世界四大产业之一”。今天,运动产业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从一个新视角———运动品牌营销来分析运动产业的经营管理。主要阐述了运动市场创建品牌的价值,运动品牌的营销沟通,运动品牌的关系利益人及其经营。

    2006年01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9 ]
  • 中美几项重要农业政策的经济学比较

    杨晓明;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与之不可同日而语,两国农业政策的迥异导致了农业不同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即将开放,美国必将对中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的农业政策的差异,对我国未来农业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0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之现实意义

    肖晓军;赵学增;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有有关人性假设作为立论的出发点。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对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建设,遏制日益严峻的腐败现象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6年01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0 ]
  •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思考

    黄遵斌;曾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一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2006年01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参与式扶贫与政府角色转换

    陈华平;

    “参与式”扶贫是建立一种公众参与扶贫的行政过程的机制,它通过“赋权”的方式,使公众能介入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过程,提高扶贫的行为的可持续性,体现“参与过程就是村民素质提高的过程”。赣南参与式扶贫的实践表明,村民参与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自身的原因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建立和完善参与式扶贫机制,政府角色转换是关键。

    2006年01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3 ]
  • 《画意》中的“在场”状态

    朱俊;

    海德格尔在继承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从“存在”入手直切事物本体的“存在论———解释学式现象学”,这种回到原初经验状态本质直观的看事物的方式,为我们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本文将试从海德格尔关于”在场”的思想角度出发来重新观照诠释中国古代画论,以期进一步更好的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画论的丰厚内涵。

    2006年01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赋格曲的内在结构力探索——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研究

    伍润华;

    通过对J.S.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赋格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主题、体裁和结构等角度论述了赋格曲的内在结构力;提出赋格曲在主题布局上的逻辑性,在内容和体裁特征上的论证性,以及在结构原理上的辨证性等观点。

    2006年01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中摄影艺术教学探索

    赖小明;谢宁宁;

    在美术专业《摄影》课程的教学中,抓住美术和摄影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摄影创作上结合造型艺术的表现规律,充分发挥美术专业学生在视觉影像表现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拍摄能力,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6年01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6 ]
  • 中学合唱指挥的情感启示

    陈文红;

    合唱队的整体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的情感启示.指挥和队员的情感交流是优化合唱效果的有效途径.情感启示是合唱指挥的灵魂。

    2006年01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小天地里的大世界——略论高校儿童文学课的教学改革

    杨宁;

    儿童文学课程在师范院校开设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课程一直不受重视,教学也存在着随意散漫的倾向。本文拟从儿童文学观念、学生接受和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三方面阐述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以适应当下学科建设和教学发展的需要。

    2006年01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对接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张天然;

    随着中学英语新课程在全国推广实施,作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摇篮,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学对接中学英语新课程势在必行,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理解英语新课程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述了高师英语专业教学对接中学英语新课程的必要性,就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接的设想。

    2006年01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寿鹏;

    合作学习是《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作为中小学提供合格师资的高师院校,不可避免地应在教学途径和策略上有所调整和创新。本文结合高师的师资培养方向,分析新课标对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探讨培养具有合作学习能力师资的必要性,并尝试提出适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2006年01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农村初中英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伦浩;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已全面推行,课改对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课改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改的深入实施。文章拟就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在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课改实验区所进行的有关调研展开探讨分析,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2006年01期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