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限之我见

    金英豪

    <正> 在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限问题上,党史学界一直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五四运动开始时;1920年春;1920年夏;1920年底,1921年初。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笔者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看他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不等于就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质变和飞跃,这不是在书房里看几本书所能完成的,而必须在

    1992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毛泽东早期的编辑生涯和编辑思想

    王能昌

    <正> 同马克思、列宁的经历相似,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也是毛泽东早期的职业之一,是他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同他的报刊编辑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得益于他的报刊编辑实践的推动。从1919年至1926年短短的8年时间里,毛泽东先后创办、主编和编辑过6种报刊,并就报刊编辑工作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因此,介绍毛泽东早期的编辑生涯及其编辑思想,无论是对今天的编辑实践和编辑学研究,还是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

    1992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3 ]
  • 中国文化的历史回顾与构建“三化”理论思考

    刘泗琨

    <正>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而有创造力。在历史上有过不少科学发明,出过不少能工巧匠和各种专家。有过百家争鸣的时代,有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等等佳话流传,创造了不少

    1992年04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五四文学思想与德莫克拉西

    伦海

    本文认为,德莫克拉西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唯一权威者”,“根本主义”和“时代精神”,对于五四文学思想同样具有统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理论与批评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制约着翻译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五四文学思想的德莫克拉西化主要表现为;提倡先译后做,以外国民主主义文学为我们楷模的思想;“活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崇尚自然、自由与个性的诗文创作倾向;“人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小说创作中竞写“非人的生活”倾向。

    1992年04期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试论郭沫若的自传文学

    彭禄茂

    郭沫若的自传文学在现代文坛上别具特色。因为郭沫若是以一个参加过实地革命斗争而又身居高位,经常出入于当时中国高层政治圈内的知名人物的身份而写作。中国现代几次大的历史事件他都全过程地参与了,故比一般的文人更多地知道内幕。这样,开阔的视野借助他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使他的自传文学颇具时代气息,形成一种恢宏雄浑的史诗格调;渊博的历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眼光使他笔下的内容显得犀利深刻;而至真至诚的人格将他的内心世界洞开于人,使人倍感亲切。

    1992年04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幻美的追求 苦闷的象征——对郭沫若诗集《瓶》的再认识

    曾激波

    <正> 对于郭沫若的诗集《瓶》,历来众说纷纭,看法各异。说它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儿女私情”、暴露了“人生观的弱点”者有之,①说它是“反抗的火”、“争自由的火”者有之,②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令人遗憾的是,张贴在《瓶》上的种种标签,都未能揭示其深刻的底蕴。笔者认为,《瓶》本质上是一曲幻美追求的挽歌,是诗人苦闷心态的象征,是诗人思想转换期的产物。

    1992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 简论格律词之源与流

    马传纲

    词之源流,众说纷纭,概存有三,方宗归一,宜以兴起隋唐之说较符实际;与时俱进,传承有绪;流派纷呈,意格诸多;迭经反复,后继绵衍,中华瑰宝,永代弘扬。共四层。

    1992年04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古代题竹诗探析兼论咏物诗的创作

    钟俊昆

    竹因其功用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本固、性真、虚心,节贞”的特性与古人崇尚的人格修养相契合,历代题竹诗也就异常丰富。本文试图依作家情感表达强度分为胜情(外部形态,内在神韵、与环境调适三个角度),娱情(闲情超脱、娱情隐乐、清贫自乐三个层次),怨情(个人恩怨,去国亡朝两个方面)三类型以探讨咏物诗创作主旨的价值取向与创作心态的多元复合问题;依题竹诗的表达方式从定向立意、精巧构思,特征刻画,视点渗透,映衬效应,感觉移情、类比方式等七个环节归结咏物诗艺术魅力的产生与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调度。

    1992年04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9 ]
  • 说“副、名”组合式

    彭利贞

    <正> 0、引言 本文分析现代汉语中“副词+名词性成分”这一现象。 现代汉语中,呈线性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成分,在句法结构上可以表现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关系,并在语义上实现为并列、陈述、支配、修饰等关系。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与名词性成分形式上以“副、名”线性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观察这一组合时,其他几种关系在认识中首先被排除,于是,这一组合中两成分间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往往就成了观察的焦点。

    1992年04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8 ]
  • 简谈语言与语言交际

    梁从湖

    <正> 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类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对社会的进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然界是不存在语言的,动物虽然能用一些简单的叫喊声来表示某种感情和愿望,然而“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它们都没有以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真正语言。真正的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语言。 从语言的发生看,语言产生于人类之初,由于劳动而产生交际,由于交际的需要而出现了语言,这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

    1992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客家人在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谢一彪

    <正> 客家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客家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洪秀全等发动了太平天国革命,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客家人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客家人积极支援和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本文仅就客家人在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1992年04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明清时期赣南客家与山区经济的发展

    施民

    <正> 赣南地处赣江上游,位于江西省南部,明清时期的赣南除包括现今的十八县外,还包括抚州地区的广昌和吉安地区的遂川。该区地形复杂多样,四周为大山环抱:闽赣交界处横卧着山势宏伟的武夷山脉,赣粤边界则盘亘着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及九连山,险峻的罗宵山脉为湘赣屏障,而北部斜贯着雩山山脉。这些山地多系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9%。赣南中部则丘陵绵延,其间分布着50多个大小不同的盆地,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992年04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7 ]
  • 浅谈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理论渊源

    黄瑞玲

    <正> 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不容置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源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但对于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来源问题却有不少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古典学派从来没有分析商品价值形式,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价值形式的理论来源,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价值形式理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创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公平范畴时,曾对商品价值形式进行了最早的天才分析。他指出相交换的各种物品原来是不等的,但在交换中,它们必须是一种均等关系,这种均等

    1992年04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苏区股份经济与当今深化改革

    张田生

    <正> 毛泽东同志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说。股份经济(当时称“合作社”),是中央苏区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总结苏区的股份经济实施的经验,对于深化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既敢闯又务实的创业精神 中央苏区的股份经济,起始于1931年,发展于1933年国民经济人民委员会成立之后,全面推行于1934年2月。据1934年2月中央苏区资料统计,当时以股份制形式出现的各类合作社总数达2300多个、股金60余万元、投资入股人数达57万余人。

    1992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5 ]
  • 教育生态系统观

    肖鸣政

    教育学科及其组织管理如何科学化,这是一个众人探索的老大难问题。本文主张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教育与实施大难。并对教育生态学这一基本概念提出了个人的观点,论述了研究与建立教育生态系统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992年04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11 ]
  • 我国教育结构合理化的准则及对策

    叶青

    <正> 教育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布局、比例问题(包括纵、横两方面)。它从宏观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倾向及教育价值观,既是国家政府调控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理解、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教育结构问题研究涉及面十分广泛,本文仅就教育结构合理化的准则加以论述,并结合我国教育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调整我国教育结构的措施。 一、教育结构合理化的准则

    1992年04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小学和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研究

    承泽恩 ,葛明贵

    <正> 问题的由来 考试焦虑(examination anxiety)亦称测验焦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随着考试对学生升学、就业及在团体中取得相应地位的作用的逐渐增强,考试焦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早在本世纪初,国外就有学者注意到考试焦虑问题,如弗洛伊德(Freud)曾说:考试焦虑常无意识地受到过去经验的强化,而这种经验与儿童时期因行为不端而受到惩罚有关。自本世纪

    1992年04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0 ]
  • 中学生厌学心理初探

    陈明淦

    <正> 厌学,成了普通中学中的流行病。身处中学教育第一线的同志们都感到:八四年以来,学生的学习风气每况愈下,一届不如一届,辍学流生严重,玩乐之风盛行,早恋潜行蔓廷,考试作弊难禁,七九年至八四年间蔚为风气的刻苦学习,拼命攻读景象再也难见难觅了。 对于这种流行病产生的原因,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们作了不少探讨。有的说是社会气候影响,有的说是学校教育所致,有的归因于“读书无用”,有的溯源于“十年文革”。这些分析当然不无道理,有的还见地颇深。但我认为,这些看法都忽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未能抓住问题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

    1992年04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语文教材教法》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邓达森

    <正> 《语文教材教法》被称之为师范院校中文系的第一课程。它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是排在第一位。据说,早在三十年代,我国的师范教育就是将这门课程当作第一课程了。这说明,这门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视教育,必然重视师范教育;重视师范教育,必然重视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 但是,就目前而论,不少师范院校对这门课程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愿教的老师很少;厌学的学生甚多。究其原因,除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偏颇,学生的师范专业思想欠巩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门课程本身还不很成

    1992年04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本刊(社会科学)1992年总目录

    1992年04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