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笔会

    胡奕信 ,黄振泉 ,吴洞昌 ,吕家鸿 ,肖良添 ,肖昌璜 ,吴述仁 ,赖太禄 ,龙一芝 ,张佑文 ,王淑朵

    <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事。她的丰功伟绩不仅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同时将载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史册。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英明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这次盛会是中国革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里程碑。她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1988年01期 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0 ]
  • 试论科学研究的方法

    王梓坤

    <正>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有可能顺利完成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马克思正是用唯物辩证法写出这部伟大的著作的。门得列耶夫(1834—1907)通过分类和比较,发现周期律;爱因斯坦(1879—1955)运用数学方法和理想实验,创立相对论;德布罗意(1892—)根据对称和类比的思想,提出物质波,他们

    1988年01期 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4 ]
  • 关于作文评分电子计算机化的研究

    肖鸣政

    众所周知,作文评分有史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进行手工操作式的主观评定。既费时又费力,误差又大。能否采用电子计算机来评定,改进评分的客观性,这是目前标准化考试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此作了一次开创性的试验研究。 首先,文章根据实际所遇到的评分问题提出了模糊综合判别——电子计算机评定方法;其次,介绍了该次试验的全过程,并展开了各种试验结果;接着,对试验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的结论:①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评分员评定结果的悬殊差异;②评定的分数更为客观;③省时省力;④有利于评分员的鉴别与挑选。最后,在讨论与总结整个试验情况的基础上结束了全文,提出了该次试验研究的结果:模糊综合判别——电子计算机评定方法具有经验评分与现行高考评分两种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为作文评分的科学化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创了一条新路。

    1988年01期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6 ]
  • 也从比较中看我国文学的特质与规律——与乔先之同志商榷

    万陆

    <正> 出于值得称道的愿望,乔先之同志力图在中西文学的比较中勾勒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流变嬗替的轨迹,描绘其特色与规律。应该肯定,他的努力取得了理所当然的收获。“有关广义文学系统论系列论文之一”《从比较文学角度看中国文学的特质和规律》在《西北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上发表后。立即在学界产生了反响,并被收入《新华文摘》1987年5期。但是,由于文学世界本身就是纷纭复杂的万花筒,加之我国古代文学固有的斑烂色彩,宏观总体透视又是一项开拓性的系统工程,仁智之岐异,甚至偏颇舛、误都是难免的。这样,乔文

    1988年01期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价值真空,价值失落与历史意识——评《鬈毛》兼与雷达同志商榷

    李伯勇

    <正> “要洞察今天正在沸涌中的民族心态和精神阵痛,要窥视今天中国的都市风景和人欲潮流,要了解今天中国的知识青年的某种心理状态,你不妨把‘鬈毛’的灵魂冲突和‘价值真空’作为一个视角吧。” ——雷达敏锐而又酣畅淋漓的《论“鬈毛”》使我获得思辩快感的同时,又使我再度陷入沉思。不久前在我初读陈建功的《鬈毛》(载《十月》1986年第3期)之时,眼前仿佛映现:时代奔驰列车的后面马上卷起和填充了团状雾状的膜。烟尘,玩世不恭、带有几分自我肆虐自我解嘲的鬈毛卢森在其间陶然悠然探出头来。自然,这烟尘也有着不曾消散的诸如《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一类小说的轻尘,但很快被《鬈毛》的偌大气浪所涵盖了。

    1988年01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梁斌文学生活的第一步

    周海波 ,唐文斌

    <正> 一九三三年初春,还未消尽的冬寒,不时地袭击着人们。这时,梁斌告别了年迈的父亲,告别了怀有身孕的妻子,告别了自己的故乡,坐上了小驴车走出家门。他要远行。 然而,又向何处去呢?他觉得自己就象天上的白云,飘飘忽忽,没有定向。“七·六”保定二师惨案和高蠡暴动失败这两大事件,还时时烦扰着他的心胸,刺痛着他的心脏。梁斌曾这样描述过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了事业的失败,精神永久是萎靡的。”(《塞北之行)》如同此时的气候一样,他的心是冷的。

    1988年01期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散文构思艺术新探

    沈世豪

    <正> 诸种文学样式中,散文是最自由最灵活的文体。它不象小说,具有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要素,更不象诗歌、戏剧,艺术形式上有一种基本的固定模式(诗歌一般必须分行,戏剧必须分场)。它兼有众文学样式之长:在强烈的抒情色彩上,它近似诗歌;而长于叙事、描写方面,它又相似小说;它不避讳描写生活中的戏剧冲突,也不避讳画面的跳动和连接,因此,又可赋予戏剧、影视文学的神韵;它还可以说理、讥讽、议论,甚至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表现内容的无限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给散文作家的艺术构思提供了可以纵横驰骋

    1988年0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唐诗情趣美的历史发展

    陈小鋩

    <正> 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审美意识支配下进行艺术形象创造的特殊的社会行为,它要受一定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制约,在每一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这样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实也就是审美情趣不断变化,审美实践逐渐深化的过程。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初、盛、中、晚唐的诗人们,由干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所具备的社会心理不同,因而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多姿多态、各具特色的审美心理。

    1988年01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更有情痴抱恨长”——红楼梦经营哲理意蕴的艺术

    周书文

    <正> 钱学森提出: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红楼梦》可说是一部渗透着哲理意蕴的最高层次的艺术珍品。曹雪芹以“更有情痴抱恨长”的审美情感,不仅从总体艺木框架拥抱世态人生,升腾出富有哲理性的人生品味;而且从人物群体与个体形象的生命历程上,把握人生悲剧趋向,寄寓着哲理化的人生追求;还从总体框架与形象体系的多元多合上,拢括艺术肌体,建造妙趣横生的艺术意境,烘托出浑厚多义的哲理意蕴,从而形成多

    1988年01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4 ]
  • 从语言信息的多维性论汉语的语言模式——对汉语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反思

    陈功焕

    <正> 语言模式是研究语言的理论框架。而理论框架的设计归根结底要涉及对语言的理解问题。不同的学派,甚至不同的学者对语言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对语言理解的不同也就造成语言模式的各异。正因为如此,在世界语言学上,乔姆斯基有乔姆斯基的语言模式,韩礼德有韩礼德的语言模式,等等。这些在语言学界颇有贡献的学者正是在各自不同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1988年01期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试拟修辞新格——略补

    卢盛萱

    <正> 对于一个句子,一般说来,总是要求结构完整,就是句子里需要的成分必须齐全,不能任意省略(承前、蒙后或对话时有些成分可省略),不然就会导致关系不清楚,产生歧义。但是,作者为了造成语言的灵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给人波浪陡起,路转峰回,豁然开朗之感,却有意先把关键词语省略,造成歧义,然后,通过续写方法补充关键性的、表示具体内容的词语,象这种修辞现象我们试拟为“略补”,例如:

    1988年01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试论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伦理观

    刘尚义

    <正> 王弼是魏晋时期“正始之音”的开创者之一。他作为门阀士族利益的代表者,针对当时流行的“以名为教”的虚伪道德和风气,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的道德学说,这就是综合儒、道两家学说的玄学道德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道德本体论和“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道德实现方法的分析,揭示王弼伦理观的实质,并进一步窥探其历史地位和理论意义。

    1988年01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古希腊中和观初探

    杨目生

    <正> “中和”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具有和谐、适度、适中、节制等种种含义。作为一种观念或思想,它在中西方哲学思想中都存在过并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是人类认识史上一笔极为可贵的思想遗产。因此,探研古代的中和观,对于我们科学地评价和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古希腊的中和观作粗略的历史考察。

    1988年01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对提高史学研究社会效益的思考

    刘良群

    <正> 建国以来,我国的历史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日趋繁荣,研究气氛日益活跃,研究领域日渐拓宽。形势是喜人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但也毋庸讳言,史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长期以来存在的史学研究的社会效益偏低的问题,仍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它影响了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与改革的现实相比,显得不谐调。提高史学研究的社会效益,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988年01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洋务运动是“重本抑末”思想破产的标志

    李自茂

    <正> “重本抑末”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思想的传统训条,它形成于战国后期,延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这一思想为绝大多数的封建思想家所接受,支配了中国近两干年的历史,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解放了近代社会生产力,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标志着“重本抑末”思想在中国的破产。

    1988年01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试论老区扶贫方式

    赖守根

    <正> 扶持老区、贫困地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在帮助贫困老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启动内部活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人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各种扶贫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扶贫方式选择得好,就有利于扶贫资金的效益发挥,有利于老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利于老区自身造血

    1988年01期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浅析影响高校学生阅读的心理因素

    丁林贤

    <正> 高校学生的阅读实践是在许多条件影响下进行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心理因素。一次性阅读心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必然留下“轨迹”,给研究阅读心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想通过分析学生阅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勾画影响阅读的心理因素,研究如何从心理上克服思想障碍,维持心态平衡,提高阅读能力和服务质量。

    1988年01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 庆贺·宣传·研究·促进——我院首次学报工作座谈会侧记

    尹林春 ,聿化

    <正> 1987年12月26日下午,天气格外地暧和焐热。我们走进办公楼二楼会议室,迎面扑来的是糖果清茶的郁香和爽朗舒心的笑语。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跃入眼帘:赣南师院学报工作座谈会。 围着3张长方形会议桌就座的有,院党政领导,各系、室、馆、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作者,《学报》编委以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 座谈会由副院长、《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吕宋鸿主持。他首先回顾了《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八、九年的历史,把《学报》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79年至1984年,

    1988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立足本地为老区文明建设服务

    <正> 记者报道: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立足本地,为老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赣南师院学报创办于1979年,去年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数年中,发表论文580多篇,其中许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去年和前年,仅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发的论文就有50%被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报刊资料选汇》等全国性报刊摘登、辑目、复印,有4篇被选入省级和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研究专集。自然科学版发表的《修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哲学意

    1988年01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上犹县中等教育简介

    钟忠

    <正> 上犹县位于罗霄山脉南段东部、江西西南边陲,东连南康,南接崇义,西邻湖南桂东,北界遂川。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543.8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184.89万亩,山面10.7万亩,耕地有17.06万亩。全县总人口245206人,其中农业人口222047人,非农业人口23159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犹的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86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到14355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505万元,农林总产值达

    1988年01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下载本期数据